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語文 > 文言文 > 正文

2010中考文言文訓練題與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來源:網(wǎng)絡 作者:匿名 2009-12-08 11:08:20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名,是戰(zhàn)國時期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反對,主張以統(tǒng)一天下,本文是一篇。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得道()寡()天時()地利()

  人和()三里之城()

  郭()環(huán)()城非不高也()池()

  兵革()委()去()域()

  固()威()至()畔()

  順()以()故()君子()

  三.翻譯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委而去之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四.閱讀理解

  1.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中心論點)是什么?得出的結論又是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張?

  2.為什么說本文的觀點(中心論點)是孟子"仁政"主張的具體表現(xiàn)?

  3.孟子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起決定因素的是什么?

  4.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分別從哪兩方面逐層論證?(用原文回答)

  5.第二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

  6.地利在文中具體是指什么?"委而去之"是指什么人?

  7.第三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第三段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這三個句子的順序能否改變?為什么?

  戰(zhàn)必勝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段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11.孟子認為怎樣才能得道?得道的結果怎樣?

  最后一段有哪兩種論證方法?

  13.寫出文中的兩組排比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

  一.《孟子·公孫丑》軻儒不義之戰(zhàn)仁政短論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施行仁政少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周圍三里(那樣小)的城外城圍城墻護城河武器裝備

  放棄離開限制鞏固震懾極點通"叛",背叛歸順、服從憑著所以得道者

  三.翻譯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2.(守城者)棄城而逃

  3.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4.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四.理解閱讀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

  2.在天時、地理、人和這三個因素當中,孟子認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贏得民心,贏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這個"道"就是他一貫主張的"仁政"。所以孟子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實際上就是在說他的"仁政"主張。

  3.天時地利人和人和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

  6.城高池深兵革堅利米粟多失道者(守城者)

  7.舉例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雙重否定句:加強肯定語氣,突出守城一方地理條件的優(yōu)越排比:增強語言氣勢

  8.不能從"域民"到"固國"到"威天下"是治國的順序,必須做好前一階段的事,才能有可能實現(xiàn)后一個目標,它們之間是遞進的關系。

  9.得道多助(施行仁政)

  10.否定句排比從反面進一步強調"人和"的重要性

  11.施行仁政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2.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