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中考復(fù)習(xí)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wǎng)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xué)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xué)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luò),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之情趣橫生的比擬句》,僅供參考!
比擬之妙,在于靈動鮮活,情態(tài)畢現(xiàn),意蘊無窮,讓人讀之印象深刻,產(chǎn)生共鳴。巧用比擬,會讓我們的文章生動形象,情趣盎然。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種類型。所謂擬人,就是把物當(dāng)作人來寫,使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或動作行為。擬物又分為兩種:一是將人當(dāng)作物來寫,使人具有物的某種特征;二是將甲事物當(dāng)作乙事物來寫,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某種特征。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例1.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宗璞《紫藤蘿瀑布》)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魯迅《故鄉(xiāng)》)
例3.臨時伙房設(shè)在草地上,幾口行軍鍋成一字形排列著,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鍋里熱氣騰騰……(劉堅《草地晚餐》)
例1是把物當(dāng)人來寫,“推著擠著”、“活潑熱鬧”,是人的動作和情態(tài),這里用來描寫花朵兒,突出了它們也像人一樣,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例2是把人當(dāng)物來寫,人本身是不會飛的,作者把宏兒當(dāng)作會“飛”的鳥來描寫,極言其輕快。例3中的“火苗”當(dāng)作生物來描寫,所以能“舔”“鍋底”,這是把甲物比擬作乙物來寫。因此,例1是擬人,例2、例3是擬物。
擬人的運用一般有如下形式:一是用描述人的詞語來描述事物,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何其芳的《秋天》等文就是范例;二是讓人跟所描述的事物對話,如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就讓物與人交流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引人入勝;三是讓事物完全人格化,如童話作品。在行文過程中,有的著眼于局部,讓事物充滿靈性,讀之情趣盎然,有的通篇擬人,物我交融,妙趣橫生。
擬物的運用一般有如下形式:一是把人當(dāng)作物來描寫,賦予人以物的某些特征。人擬為動物,如例2;人擬為植物,如:“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嗎?”(孫犁《荷花淀》)二是將物擬為物,包括以生物擬為無生物,以無生物擬為生物,以物擬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擬為物。如:“戰(zhàn)士布魯諾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當(dāng)中翱翔。”(鄭文光《火刑》)此句中,“翱翔”是鳥特有的本領(lǐng),“思想”不是鳥,是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傳播。作者抓住這一點,運用比擬手法,賦予布魯諾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寫活了,形象地說明了他的思想具有強大的力量。
擬人在作文中運用最多,如何運用擬人呢?關(guān)鍵在于巧抓事物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讓其既具有物的特質(zhì),又擁有人的屬性,追求“形似”與“神似”和諧統(tǒng)一。如《行道樹》一文中,就以“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一句,既寫出了行道樹生存于空氣污濁的城市之艱辛,又寫出其無私奉獻的愉悅之情,使得物性與人性和諧統(tǒng)一,讀之情味十足,意蘊無窮。
在運用擬人手法時,我們不能違反所擬之物原來的特點,而且還要照顧到物與人,以及支配它們的自然規(guī)律。如果無緣無故地叫小鳥去訪問魚兒,魚兒飛到天上去找月亮,這就會成為“硬傷”。其次要善于觀察,豐富聯(lián)想。我們只有細心觀察,才能對事物的特性做到胸有成竹,寫作時才會游刃有余。我們只有妙用聯(lián)想,才能將事物之特性準(zhǔn)確地人格化,巧妙地完成由物到人的飛躍。
另外,在運用比擬還要注意如下方面:一是本體事物和所擬事物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具有可擬性,符合事物的特點,能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二是要注意言語環(huán)境,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物我相融,交相輝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