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李裕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李裕,字資德,豐城人。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天順中,巡按陜西,上安邊八事。石彪濫報首功,詔裕核實。彪從父亨以書抵裕裕焚之以實聞亨亦旋敗由是有強直聲都御史寇深遇僚屬嚴惟裕不為屈以才擢山東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經(jīng)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間決遣殆盡。大峴山賊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縱脅從,除其逋負,亂遂平。
成化初,遷陜西左布政使,入為順天府尹。政聲大著。進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諸府?0姿⒚蠟^二河以便漕。張秋南旺及淮安西湖舊編木捍沖激,勞費無已。裕與郎中楊恭等謀,易以石,遂為永利。淮、鳳方饑,而太仆征預備馬二萬匹。裕論罷之。在淮六歲,每歲入計事,陳利病,多施行。父憂歸,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縉為右都御史?N附汪直嘗請復立西廠者也在臺綱紀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過或遭箠撻由是得謗。汪直敗,偕副都御史屠滽請雪諸忤直得罪者。帝不悅,奪俸。又坐累,調(diào)南京都察院。考績赴都,留為工部尚書。初,吏部尚書尹旻罷,耿裕代之。以持正不為萬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貴幸用事,欲引鄉(xiāng)人,乃協(xié)謀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負時望,以孜省故,名頗損。其銓敘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罷軟,曰貪酷,曰不謹。裕言:“人材質(zhì)不同。偏執(zhí)類酷,遲鈍類軟。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愛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進由孜省。裕不平,為《辨誣錄》,連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選自《明史》卷一百六十)
譯文:
李裕,字資德,豐城人。景泰五年中進士。授予御史的官職。天順年間,任陜西巡按,上疏安定邊防的八條建議。石彪夸大報告自己的戰(zhàn)功為第一功,皇帝下詔讓李裕核實。石彪的伯父石亨寫信給李裕,李燒毀了信,按照實情上報。石亨不久也丟了官。李裕因此有剛強正直的名聲。都御史寇深對待副官和下屬厲嚴,只有李裕不屈服。李裕因為有才能被提升為山東按察使。山東有二百多犯罪嚴重的人,有的過了十多年還沒有判決。李裕到后十多天就基本上判決完畢。大峴山的強盜有七十多座山寨,李裕逮捕并處死了強盜的首領,釋放了隨從的人,免去他們欠繳的賦稅,叛亂于是就平定了。
成化初年,李裕升任陜西左布政使,又調(diào)任順天府尹。政績顯著,名聲大振。被提升為右副都御史,總管漕運并兼巡撫江北各府。他疏浚白塔、孟瀆兩條河來方便漕運。張秋南旺及淮安西湖過去設置的木樁受到江水沖激,耗費了很多,無法停止這種耗費。李裕和郎中楊恭等謀劃,改為石樁,于是永遠受益;窗病ⅧP陽一帶正在鬧饑荒,但太仆寺此時卻要征用二萬匹馬備用。李裕上疏制止了這件事。李裕在淮安六年,每年入京討論國事,陳述利弊,有很多建議得到施行。因為父親逝世回家,服喪結(jié)束后,留在朝中幫助處理院事。
成化十九年,李裕代替戴縉任右都御史。戴縉依附汪直,曾經(jīng)請求再次設置西廠,他在任時法紀廢他。李裕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御史犯了過錯,有的遭到鞭撻,李裕因此遭到毀謗。汪直垮臺后,李裕和副都御史屠滽一道請求替那些冒犯汪直而獲罪的人平反昭雪。皇帝不高興,剝奪了他的俸祿。又因為此事的連累,調(diào)到南京都察院。后來,通過政績考核調(diào)入朝廷,擔任工部尚書。當初,史部尚書尹旻被罷免,耿裕代替了他。耿裕因為堅持正義不被萬安喜愛。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貴受到寵幸專權(quán),想要提提同鄉(xiāng)的人,于是就共同謀劃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李格本來廉潔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為李孜省的緣故,名望很受到一些損失。對他的考核也只是稱職。按照過去的舊例,考察的項目有四種:一種是年老生病,一種是做事疲軟,一種是貪婪殘酷,一種是不謹鎮(zhèn)。李裕建議說:“人材的性質(zhì)不同。偏執(zhí)的人接近殘酷,遲鈍的人接近疲軟。請求設立‘才力不夠’一條標準,來寄寓愛惜人才的意思。“皇帝認為好,于是就寫上這一條?己说脑瓌t確定了,古官上疏彈劾李裕,說他是通過李孜省提升的。李裕感則冤枉,寫了《辯誣錄》,連續(xù)上疏請求退休離開。正德年間逝世,活了八十八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