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語文 > 基知輔導 > 正文

中考語文復習之詩詞賞析題《春望》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9-09-12 21:24:22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七、賞析《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頸聯(lián)除寫戰(zhàn)火愈燒愈熾,百姓慘遭殺戮外,作者用     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     的強烈思念。
 
  答案:抵萬金  妻子兒女
 
  2、你怎樣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
 
  答案:兩種理解都可:一種觸景生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二種移情于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3、首聯(lián)中"破"、"深"字煉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破"字寫出觸目驚心之景色。"深"字寫出令人滿目凄然之景。
 
  4、賞析千古名句"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答案: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鳴。
 
  5、"國破山河在"中"破"給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答案:"破"字寫出國都長安淪陷,城池殘破,處處是斷壁殘垣、破磚碎瓦的破敗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6、此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談談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已的感情。
 
  6、《春望》緊扣一個"望"字,感情細膩感人。"望"的內容是:____,__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_,     。
 
  答案: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7、《春望》一詩的主題是____;表達了作者感傷心情的句子是:    。
 
  答案:傷感國事,懷念家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8、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所展示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答案: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含義: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9、對詩句理解分析錯誤觀點的一項是( A )
 
  A、首句寫望中所見,"草木深"寫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悅目。
 
  B、頷聯(lián)分寫,詩人融景生情,見了花鳥反而墜淚驚心。
 
  C、頸聯(lián)寫因戰(zhàn)火不斷隔絕久盼音信不至時的迫切心情。
 
  D、尾聯(lián)用一個細節(jié)寫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