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3-09-05 21:05:17
18段富有文采的時評
20年前,我國南海領(lǐng)空遭受美國偵察機侵犯,兩架中國戰(zhàn)機升空跟蹤攔截,美軍突然撞擊,飛行員被迫跳傘。英雄墜海,捍衛(wèi)了國土,獻出了生命。“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xù)前進!”迄今,豪言猶在回蕩。
無論哪個民族,喪失了對英烈的記憶,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的臺階上,用近萬盆藍黃兩色鮮花拼成的“信仰”字樣,道出了今天為何要銘記英烈的答案。“以錚錚鐵骨戰(zhàn)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仆后繼赴國難”的精神品質(zhì),砥礪著信仰信念,讓更多人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xù)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國土埋忠骨,蒼生勉英靈。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們慎終追遠思英烈,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yōu)橹餮獱奚膫ゴ髩粝,就能擦亮英雄這一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人民日報 梁言品
當此之時,我們緬懷先人、哀悼亡者,也致敬烈士、感恩英雄;我們銘記苦痛、護佑歷史,也珍惜當下、憧憬明天。可以說,今天的清明,是一個撫慰心靈的機會,是一個靜心思考的契機,是一個聯(lián)通家國的通道,安放著不同人的真情實感,塑造著時代的文化景觀。
清明是追思過往的回眸,也是希冀未來的遙望。從寄托哀思到走向新生,我們不只有肝腸寸斷的憂傷,還有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更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武漢的櫻花開了,湖北的城市陸續(xù)“解封”,全國各地工廠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大街小巷再次氤氳著令人懷念的“煙火氣”……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正在一點一點重新“載入”。這是一群人用莫大的犧牲換來的,我們必須學會珍惜。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清明是承載情感的節(jié)日,春天是孕育萬物的季節(jié)。不忘卻過往,讓逝者安息;努力尋找確幸,愿生者安康。
——人民網(wǎng) 田雨
最好的銘記是奮斗,最好的告慰是行動。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犧牲的終極價值和意義,在于讓生者更好地生活,在于讓未來更加美好。不懼風雨,愈挫愈勇,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特質(zhì)。在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昌盛的宏大歷史敘事中,牢記烈士、不忘奮斗,緬懷同胞、勤勉工作,在崗位工作中做出各自貢獻,是應有之義。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guān),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xiàn)今年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標的雙勝利,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化為美好現(xiàn)實。
——南方網(wǎng)評 洪驍音
國旗低垂,是用最高的禮遇、最莊嚴的儀式,表達對逝者的祭奠、對生者的告慰。“國之興也,視民如傷。”國旗再次為遇難同胞而降,讓我們讀懂了對生命的尊重,什么叫自信堅強。每一個逝去的生命,都帶有一份尊嚴;每一個悲傷的背后,都站立著一個強大的國家。
“沒有一個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沒有一個春天是不會到來的。”現(xiàn)在,冬日的陰霾已經(jīng)散去,春暖花開的日子已經(jīng)到來。我們要用充滿哀傷的緬懷和反思,分擔同胞遭受的痛楚與磨難;用充滿敬仰的感動和奮進,攜手并肩邁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李吉明
清明追思,不能忘記那些給予我們家傳承的先人。我來自哪里?這是清明的本核追問。追思先人,是為了教育后人,告訴他們不要忘本。每到這個特殊時節(jié),無論多遠的游子,也都會到先人的墓前去祭祀一番,為先人鞠上一躬,表達對先人的追思、緬懷與懷念。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莊重肅穆中,我們低頭追思為民族、為人民犧牲的先烈,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緬懷自己的先人,常懷感恩之心,捧上一束鮮花,表達一份濃稠的相思。
——廖曌
清明時節(jié),帶上一顆感恩、緬懷、敬畏、虔誠、沉思的心,通過網(wǎng)絡“云祭掃”,既可以表達對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撫慰和充實生者的精神和心靈。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更深切地體會到“自由呼吸”是多么可貴,生命是多么可貴。凡是有助于“自由呼吸”,有助于呵護生命的事物,我們都應張開雙臂去熱情擁抱。我們有理由期待,“云祭掃”不只是特殊時期的一種替代性祭祀方式,還將會成為清明的新風尚。
——陳廣江
清明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假日之一,目的不僅是懷思逝者、緬懷先人、寄托哀思、上墳掃墓,更在于規(guī)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yǎng)、凝聚社會共情。美好的追求必須有與時俱進的美好儀式,清明時節(jié)“云祭掃”,文明春風花芬芳。讓我們的清明更加清正、明凈、文明、安全、健康、綠色,何樂而不為?
——殷建光
走進每一個受難者的世界,是一件艱難的事,但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說,其意義巨大。納粹集中營幸存者保羅•塞倫在《死亡賦格》中這樣寫道:“每日每夜,我們飲下自釀的黑色牛奶,為自己挖掘一座不再擁擠的空中墳墓”。所謂的“黑色牛奶”,指的就是無法痊愈的人道傷痛。屬于南京的“黑色牛奶”是不可替代的,它需要被今天熱愛和平與發(fā)展的人們,特別是在心理上一直遠離東方戰(zhàn)場的人們所飲下。南京大屠殺應成為沉埋在人們心中的活生生的歷史記憶,因為如果人類沒有直面真正的黑暗,就無法解釋光明從何而來。
——人民日報評論 曹鵬程
在耶路撒冷有一段哭墻,對猶太人來說,那是“距離上帝最近的地方”。對中華民族來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也是一段“哭墻”,因為那是距離歷史恥辱最近的地方。
透過遇難者“300000”的數(shù)字,那場侵略戰(zhàn)爭像一條鞭子,狠狠地抽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心上。然而,傷痛愈是巨大,自尊自強的動力就愈加緊迫;教訓愈是深刻,前進的步伐就愈加篤定。從“一窮二白”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從跨越“開除球籍”之危到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迎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中國更應銘記歷史,不忘心中的那堵“哭墻”,挺起民族的脊梁和胸膛,托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人民日報 陳星東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鮮明的特征,清明節(jié)的悠長意蘊讓復雜的情感得以聯(lián)通。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于己,清明是磅礴情感的一個出口;于家,清明是綠葉對根脈的一種眷戀;于國,清明是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由此可見,清明節(jié)早已超脫一人一事的悲喜,被傾注了故人故土故國的深厚底蘊。既緬懷昨日,也憧憬明天;既留戀故鄉(xiāng),也遙望遠方;既心念先祖,也不忘先烈;既祭奠逝者,也呵護新生……清明節(jié)讓我們學會珍惜當下,不負無限春光。
“當你被生者遺忘,便是再一次死亡。”去年,一部以墨西哥亡靈節(jié)為題材的動畫電影讓很多人感動落淚,提醒人們勿忘往昔,與中國的清明節(jié)意蘊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親近自然、品味春天里,我們也在慎終追遠中護佑歷史、希冀未來。
——人民日報 盛玉雷
葆有足夠的溫情與必要的敬畏,無疑是對待歷史應有的一種姿態(tài)。對個體而言,盡管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歪曲歷史事件、丑化英雄人物的惡意,但隨著社會價值日益多元、傳播技術(shù)日新月異,也應注意對極少數(shù)處心積慮者保持警惕,并自覺抵制披著多種外衣的歷史虛無主義現(xiàn)象。因為無論在歷史事實、人類良知面前,還是在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面前,總有一些底線不能被擊穿,總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人們認知過去、對待自我的態(tài)度,也照見了喧囂背后的世道與人心。今天,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發(fā)出來去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尤其需要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動能。尊重事實、心存敬畏,珍視歲月長河中凝結(jié)的“精神珍珠”,向歷史虛無主義大聲說“不”,每個人才能成為負責任的現(xiàn)代公民。
——人民日報 李浩燃
英雄的事跡,并非不能討論、考證,但應用史實說話、以證據(jù)立言。把歷史看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罔顧歷史事實,打著“還原真相”的旗號妄加涂抹,舉著“歷史揭秘”的幌子肆意抹黑,不僅侵害了民族的歷史記憶、集體的心理認同、共同的價值追求,更觸碰了法律的底線。這既是對集體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言論的不負責,更是對英雄聲譽的直接損害。
捍衛(wèi)英雄,守衛(wèi)良知,并非只是英雄后人的職守,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全體人民的共同責任。一句話說得好,“對于歷史理性的態(tài)度,就是我們自己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法律是捍衛(wèi)英雄形象的利器,如何從法律層面上解決英雄名譽受損后,只有親屬后代才能起訴的被動局面?怎樣完善相關(guān)法律,細化對污損、抹黑英雄言論和行為的認定?能否考慮把維護英雄榮譽,納入公益訴訟范疇?這些問題,同樣值得相關(guān)部門重視。惟有彌補法律空白、完善相應條文,才能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捍衛(wèi)英雄的“衛(wèi)道者”。
——人民日報 陳凌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我們崇尚英雄,不僅因為英雄引領(lǐng)了歷史車輪的前進,更因為英雄身上閃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過歲月、直抵人心。一句話說得好,英雄不是點燃的蠟燭,而是一束純凈的陽光。生命終有逝去之日,蠟燭終有燃盡之時,但“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獻身精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豁達胸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勇敢剛毅,卻可以歷經(jīng)時間的沖刷而凝為不朽。“把歷史變?yōu)槲覀冏约旱,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恒”。以英雄為路標,我們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霧,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為什么而出發(fā),我們才能激發(fā)起向前的無窮力量。
——人民日報 陳凌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